深圳信息港

塞下曲其二诗的意思_塞下曲其二的诗意_世界焦点

2023-06-08 01:03:37 来源:互联网

1、诗意如下:其一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,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、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,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。

3、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,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。

4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,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。

5、其二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,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。

6、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,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。

7、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,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。

8、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,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。

9、其三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,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。

10、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,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。

11、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,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。

12、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,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。

13、其四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,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。

14、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,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。

15、将军离世,部下功勋被废,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。

16、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,而他们悲愤,也只能仰天痛哭。

17、《塞下曲四首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原文如下:其一蝉鸣空桑林,八月萧关道。

18、出塞入塞寒,处处黄芦草。

19、从来幽并客,皆共沙尘老。

20、不学游侠儿,矜夸紫骝好。

21、其二饮马渡秋水,水寒风似刀。

22、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

23、昔日长城战,咸言意气高。

24、黄尘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
25、其三奉诏甘泉宫,总征天下兵。

26、朝廷备礼出,郡国豫郊迎。

27、纷纷几万人,去者无全生。

28、臣愿节宫厩,分以赐边城。

29、其四边头何惨惨,已葬霍将军。

30、部曲皆相吊,燕南代北闻。

31、功勋多被黜,兵马亦寻分。

32、更遣黄龙戍,唯当哭塞云。

33、扩展资料: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,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。

34、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,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,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。

35、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,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。

36、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,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。

37、写苦寒,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,笔墨简洁,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。

38、首句的“饮马”者就是军士。

39、诗中的“水”指洮水,临洮城就在洮水畔。

40、“饮马”须牵马入水,所以感觉“水寒”,看似不经意,实则工于匠心。

41、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,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,但塞外的秋风,却已然“似刀”。

42、足见其风不但猛烈,而且寒冷,仅用十字,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。

43、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。

44、临洮,古县名,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。

45、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,是长城的起点,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,这里常常发生战争。

46、暮色苍茫,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,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,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。

47、境界阔大,气势恢宏。

48、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。

49、据新旧《唐书·王晙列传》和《吐蕃传》等书载:公元714年(开元二年)旧历十月,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,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,先后在大来谷口、武阶、长子等处大败吐蕃,前后杀获数万,获马羊二十万,吐蕃死者枕藉,洮水为之不流。

50、诗中所说的“长城战”,指的就是这次战争。

51、“昔日长城战,咸言意气高”,这是众人的说法。

52、对此,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,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:“黄尘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
53、”“足”是充满的意思。

54、“白骨”是战死者的尸骨。

55、“今古”贯通两句,上下句都包括在内;不仅指从古到今,还包括一年四季,每月每天。

56、意思是说,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,一年四季,黄尘弥漫,战死者的白骨,杂乱地弃在蓬蒿间,从古到今,都是如此。

57、这里的“白骨”,包含开元二年这次“长城战”战死的战士,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。

58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塞下曲。

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。

关键词:

热门推荐